“周主任,我才39岁,怎么就看不见了?”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眼科诊室,小杨(化名)手里攥着检查报告,声音止不住地颤抖。这个年纪本该目光清亮的他,如今双眼视力已接近低视力盲的标准——而将他推向这片模糊世界的,竟是那些他每天“吨吨”下肚的饮料和奶茶。

小杨的“嗜甜之路”开始于几年前。从那时起,他几乎告别了白开水,每天雷打不动喝掉十几瓶碳酸饮料,再续上两三杯全糖奶茶。甜味饮品,成了他唯一的“水分来源”。两年过去,体重悄悄涨了几十斤,偶尔的口渴乏力也被他忽视。直到国庆前夕,他发现自己看东西像隔着一层浓雾,连手机屏幕都要贴到眼前才能勉强看清,这才急忙来到郑大五附院就诊。

接诊的眼科主任周利晓经过详细检查,给出了一个令小杨难以接受的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长期用高糖饮料代替水,血糖就像坐‘过山车’,久而久之就诱发了2型糖尿病。”周利晓指着眼底图像解释道,眼底血管长期浸泡在“高糖环境”中,会逐渐变脆、破裂、出血,进而引发视网膜水肿、出血甚至组织增生。“小杨的眼底已经到了晚期,出血点和增殖膜遍布,再晚一个月就诊,可能就真的永远失去光明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降糖治疗和眼底干预,小杨的视力终于稳住,但曾经的清晰世界,再也回不来了。更让周利晓忧心的是,像小杨这样的年轻患者正越来越多:他们习惯用饮料代替水,嗜甜如命,却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无所知,往往等到视力骤降才来就诊,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
通过小杨的案例,周利晓主任提醒
饮料≠水,别被“甜”蒙蔽
市售饮料和奶茶的含糖量,普遍超出每日推荐摄入量。长期用其替代白水,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肥胖,进而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而这些疾病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危及眼底与肾脏。建议日常以白开水、淡茶水为主,如想喝饮料,尽量选择无糖型,且每周不超过一次。
糖尿病眼底病变,早查是关键
一旦确诊糖尿病,不论年龄、不论视力是否自觉异常,都应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检查。早期病变通过控制血糖和药物治疗,大多可控制发展;一旦拖至晚期,即便手术,视力也难以挽回。
眼睛发出这些信号,别忽视
如果突然出现视物模糊、变形,或眼前有“飞蚊”“黑影”飘动,别简单归咎于“熬夜累了”,应尽快到正规医院眼科排查眼底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是保住视力的根本。
年轻不是挥霍健康的资本。你一口口喝下的“甜”,或许正在悄悄吞噬你的光明。从今天开始,不妨放下手中的饮料杯,换上一杯清清白白的水——别等到眼睛亮起“红灯”,才后悔莫及。健康的视力,才是我们最该珍视的财富。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眼科 陈甜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