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得没法下床,术后当天就能下床走路了 —— 这手术效果真是立竿见影!” 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二病区的诊室,经常能听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这样的感慨。作为骨科医生,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微创手术能让困扰多年的腰腿疼症状 “立竿见影” 缓解?
先搞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 “痛”,根源在哪?
腰椎间盘就像椎体之间的 “减震垫”,由外层的纤维环和内层的髓核组成。长期久坐、弯腰劳作、年龄增长等因素,会让纤维环逐渐磨损、破裂,髓核就可能从裂缝中 “跑出来”,压迫到旁边的神经根 —— 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压迫的神经根会 “发脾气”:要么引发腰腿放射性疼痛(比如从腰串到大腿、小腿),要么导致下肢麻木、无力,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行走、无法久坐,连睡个好觉都成奢望。对患者来说,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尽快解除神经压迫,止住疼痛!
为什么微创手术能 “快” 解痛?关键在 “精准”
过去治疗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可能需要 “大开刀”:切开较长的皮肤切口,剥离腰背肌肉,才能暴露病变的椎间盘,创伤大、恢复慢,术后要卧床很久。而微创手术的核心优势,就是 “以尽可能小的创伤,精准搞定问题”—— 这也是它能实现 “立竿见影” 效果的关键。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简单说就是 “打个小孔,解决大问题”:
1.精准定位,直击病灶:通过 CT 或 X 光定位,在腰部只开一个 5-8 毫米的小孔(比筷子头还小),将纤细的椎间孔镜顺着小孔伸到病变椎间盘处;
2.可视化操作,不伤周围组织:镜头能将椎间盘内部的情况实时传到屏幕上,医生能清晰看到突出的髓核和被压迫的神经根,像 “拆积木” 一样用特殊器械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精准解除神经压迫;
3.神经 “解放”,疼痛立减:当压迫神经根的 “元凶”(突出髓核)被清除后,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会快速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也会随之减轻 —— 很多患者术后当天就能感觉到腰腿疼痛明显消失,甚至能自行下床活动。
真实案例:从 “不能走” 到 “能自理”,只隔一台微创手术
88岁的徐先生是位退休工人,腰椎间盘突出病史 2 年,2周前突然加重:左侧从腰到脚踝都疼,连穿袜子都要家人帮忙,卧床一周后症状更严重。来院检查发现,他的 腰4/5 椎间盘髓核突出,已经严重压迫左侧神经根。
骨科二病区为他安排了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整个手术只用了 40 分钟。术后 6 小时,徐先生试着在床上翻身,发现左腿的放射性疼痛居然消失了;术后第一天,他就能扶着助行器在病房里走动,激动地说:“终于不用遭那份罪了!” 术后 3天他就顺利出院,术后2周已经能正常散步、做简单家务,完全回归了正常生活。
这样的案例不是个例。临床数据显示,85%-90% 的腰突患者通过微创手术后,当天就能明显缓解疼痛,术后 1-3 天即可出院,1-2 个月就能恢复日常工作(非重体力劳动)—— 这就是微创手术 “立竿见影” 的真实效果。
划重点:这些误区别踩,微创手术不是 “万能的”
虽然微创手术效果快,但也有患者会问:“是不是做完手术就一劳永逸了?”“微创会不会没切干净,容易复发?” 这里必须澄清两个误区:
1.“立竿见影” 不代表 “一劳永逸”:微创手术解除的是当前的神经压迫,但如果术后继续久坐、弯腰搬重物、不注意腰背肌锻炼,椎间盘仍有再次突出的可能。所以术后要遵医嘱:避免久坐久站,加强腰背肌训练(比如小燕飞、五点支撑),才能降低复发风险;
2.微创不是 “越小越好”,需医生评估:不是所有腰突患者都适合微创手术。如果存在严重的腰椎不稳、椎管狭窄严重、多节段突出且合并骨质增生等情况,可能需要其他更合适的手术方式。具体选哪种,要由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CT、MRI)和患者症状综合判断。
最后提醒:出现这些情况,别硬扛,及时就医
如果你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
腰腿疼痛持续超过 3 个月,保守治疗(吃药、理疗)没效果;
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加重,甚至走路 “踩棉花”;
大小便出现异常(比如尿失禁)—— 别再硬扛,及时到正规医院骨科就诊。
对适合微创手术的患者来说,早干预、早解除神经压迫,不仅能快速摆脱疼痛,还能避免神经长期受压导致不可逆损伤(比如肌肉萎缩)。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靠的是 “精准、微创、高效”,让患者少受痛苦、快速恢复。但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术后科学护理、改变不良习惯,才能真正远离腰突困扰!
来源:骨科二病区 付卫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