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了一场
“清凉大迁徙”——
逃离炙烤的都市,
向山林、海滨、高原等避暑胜地“迁徙”。
然而,对于患有慢性病的银发族来说,
这场‘夏日遁逃’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何科学选择避暑地方?
自身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外出避暑?
出发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郑大五附院老年医学科专家赵阳主任为您详解。
一、选对地方:避暑地的选择不是所有清凉都适合,避暑地的“黄金标准”
1. 先看海拔——不高不低最安全
选择避暑地就像挑选一双合脚的鞋——海拔太高可能‘崴脚’(高原反应),湿度太大容易‘打滑’(关节不适)。
理想海拔:500~1200米
避免高海拔:>1500米——易缺氧、血压波动大
2. 再看气候——温度+湿度都要合适
温度:夏季日均最高温≤30℃
湿度:60%~70%最佳(太潮湿易关节痛,太干燥易呼吸道不适)
3. 医疗资源——救命保障不能少
必备条件:
10公里内有二级医院(能处理心梗、脑梗等急症)
药店能买到常用药(如降压药、胰岛素)
优选:医养结合度假村
二、自身条件:你的身体允许“逃离”吗?满足这些才能安全出行
1. 疾病稳定期评估
高血压:近1个月血压平稳(<140/90mmHg)
糖尿病:空腹血糖6~8mmol/L,无近期酮症酸中毒
心脏病:3个月内无心绞痛发作、心衰加重
慢阻肺:血氧≥92%,无频繁咳嗽、喘憋
2. 体能测试——简单2招自测
① 6分钟步行试验:能轻松走完300米
② 爬楼测试:连续上2层楼不喘、不胸痛
说明体能基本达标。
如果达不到,建议选择城市近郊避暑,避免长途跋涉!
三、行前准备,慢性病患者的“避暑急救包”
1. 医疗资料必备
病历摘要(近期检查单、用药清单)
医生联系方式(提前告知行程,方便远程咨询)
2. 药品准备
常规药:带足2周以上药量(防止交通延误)
急救药:
硝酸甘油(心绞痛备用)
口服补液盐(防脱水)
退烧药
3. 智能监测设备
血压计、血糖仪(每天测1次)
智能手环(监测心率、血氧)
牢记:降压药、血糖仪、急救卡片……这些不是行李,而是‘生命装备’。
四、避暑期间——安全生活要点
1. 防温差:山区早晚凉,穿“洋葱式”(内层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
2. 防脱水:少量多次喝水,每天≥1.5L(可喝淡盐水或柠檬水)
3. 防过度运动:每天步行≤6000步,避免正午外出
4. 防饮食不当:少吃生冷、高盐食物,糖尿病患者随身带糖果防低血糖
五、哪些人不宜进山避暑?
绝对禁忌:
严重心衰(平地走路都喘) 、反复心绞痛发作
晚期慢阻肺(长期吸氧者)
控制不佳的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
相对禁忌(需医生评估):
刚做完支架手术(<3个月)
反复脑梗病史
记住:避暑是为了更健康,别让“避暑”变“冒险”!
避暑,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出行前建议到医院做一次全面评估,确保万无一失。
来源:老年医学科 赵阳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