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反复腰酸的“元凶”,妇科医生揪出背后真相

发布时间:2025/9/26文字调整

2025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

50岁的王女士近期备受腰酸困扰。在泌尿外科多次就诊,超声检查提示“右肾轻度积水、右侧输尿管局部狭窄”,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后,王女士转至妇科,盆腔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右侧骶韧带存在异常信号,并局部压迫输尿管”,初步考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经评估有明确手术指征后,医生为王女士实施了腹腔镜探查手术。术中证实,右侧输尿管被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包绕,从而导致狭窄与肾积水。病灶被成功切除后,王女士的腰酸症状随之消失。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通俗来讲,就是本应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跑”到了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

这些“异位”的内膜和正常内膜一样,会随着卵巢分泌的激素发生周期性出血,但这些血无法像月经一样排出体外,只能在局部积累,从而出现炎症反应,形成粘连疤痕、包块(如巧克力囊肿),导致下腹痛和痛经、不孕等问题。


640_副本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什么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比较特殊且罕见的类型,约占0.3%,通常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约有50%的病人无任何泌尿系相关症状,这就导致了诊断延迟,甚至造成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情况。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两种类型:

外生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在输尿管外部生长,将其包绕、挤压,导致管腔变窄。

内生型(更少见但更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直接穿透输尿管壁,长入管腔内部造成堵塞。

无论哪种方式,结果都是:尿液下行受阻 → 输尿管扩张 → 肾盂积水 → 肾功能损害。


640 (1)_副本


如何早期识别与诊断

输尿管内异症早期症状非常隐匿,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且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输尿管梗阻的程度不成正比。

如果存在以下症状,我们就要引起重视了。

长期的严重痛经和慢性盆腔痛。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腰部或肋部酸胀感(与活动无关)。

反复出现的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血(但尿检并无感染)。

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升高(肾性高血压)或肾功能异常。

由于输尿管内异症患者通常合并有盆腔深部内异症或其他部位异位病灶,所以对于育龄期妇女,若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应常规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若排除泌尿系疾病,仍出现不明原因的泌尿系症状(输尿管梗阻、肉眼血尿),应进一步行MRI、CT或静脉肾盂造影等检查。


输尿管内异症诊断“金三角”:

妇科检查: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双合诊可能触及骶韧带增厚、结节、质硬或触痛。

影像学检查:

妇科超声、泌尿系超声:是初筛手段,可发现盆腔的异位结节,发现输尿管扩张及肾积水的程度。

核磁共振(MRI):是诊断深部内异症及评估输尿管受累情况的最重要工具,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与输尿管的关系。

静脉肾盂造影(IVP):可明确显示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和程度,评估肾功能。

血液检查:

血清CA125值可能升高,可作为辅助参考。


治疗方式与长期管理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保护肾功能,同时权衡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1.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地诺孕素、GnRH-a等,在保守治疗、术后、长期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手术治疗:

对于已造成输尿管梗阻、肾积水的患者,手术是首选且必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目标不仅是切除内异症病灶(如骶韧带病灶),更要解除输尿管梗阻、保护肾功能,需要妇科、泌尿外科专家共同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

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侵犯程度,手术方式可能是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或更复杂的输尿管部分切除+再吻合术,甚至是肾输尿管切除术。

3.长期随访:

内异症是一种“慢性病”,需要像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一样进行长期管理。

定期复查B超、MRI及肾功能,是监测病情、及时发现复发的关键。

子宫内膜异位症,它不仅仅意味着“痛经”,其侵袭性生长的特性可能正在默默的损害着身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所以,对于育龄期妇女,我们要爱护自己:

长期、严重的痛经,不要一味忍耐,要尽早来院检查。

确诊内异症后,要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灶的范围。

一旦出现腰部胀痛、泌尿系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明确是否累及泌尿系统。

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是保护生育能力、保护脏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被温柔以待,远离疾病困扰。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妇科   胡莉 葛倩倩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