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是第24个“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强健骨骼,远离骨折”。为了提升广大患友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做到提前预防、有效治疗,当日上午,郑州大学五附院内分泌科主任桑艳红带领科室人员于门诊楼一楼举办了义诊及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参与义诊的医护人员免费帮患者行超声骨密度检查,共筛选了100余人,检出骨质疏松患者20余人,内分泌科桑艳红主任、吴毓敏主任、甄月巧副主任医师、宋秋艳副主任医师及焦培林主治医师等其他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及疑问进行了解答,同时向路过的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知识的宣教,门诊大厅吸引了众多患者的驻足旁听。


世界骨质疏松日
1996年最早由英国国家骨质疏松学会创办,从1997年由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赞助和支持,当时定于每年6月24日为世界骨质疏松日。其宗旨是为那些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进行普及教育和信息传递,随着参与国和组织活动逐年稳定地增长,世界骨质疏松日的影响日益扩大,到了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参与并作为联合主办人,并将世界骨质疏松日改定为每年10月20日。
一.骨质疏松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

▲ 正常骨小梁(左)与疏松骨小梁(右)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骨质疏松的诊断
1 脆性骨折:指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这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和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骨质疏松症。
2.诊断标准(基于骨密度测定):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年人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降低程度等于或大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时为严重骨质疏松。

三.骨质疏松的危害有哪些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造成腰酸背痛、变矮和驼背,影响生活质量。但其最大的危害还是容易发生骨折,发病率为27.5%-32.6%,许多患者因此致残,50%的患者需全天候生活护理,20%的患者需常年照顾。此外,尚有15%至 0%的患者会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也会因残疾致使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四.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有哪些
骨质疏松和因此发生骨折的病人也将急剧增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老龄、绝经、性激素低下、营养失衡,活动量不足,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人少)、长期酗酒、吸烟和嗜食含咖啡因的食品,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五.骨质疏松应该如何预防及治疗
一般人认为预防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事,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看法。骨质疏松的危险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了,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儿童抓起,专业人士建议,人们平时在饮食上应多摄入含有丰富钙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要养成进行户外运动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酗酒,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的测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

来源:内分泌科 解丽然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