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骨头容易变“糠”,这就是骨质疏松。它让骨头变得脆弱,有时候打个喷嚏、搬个花盆,甚至只是弯腰系个鞋带,都可能把脊柱的骨头(椎体)给压扁了,这就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这种骨折最常见的就是腰痛,但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可能很严重!
张阿姨有严重的骨质疏松。三周前,她弯腰搬了点重东西,当时就觉得腰疼得厉害。她想着“休息休息就好了”,也没去医院看。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即使只是站着、走路,腰痛也一直没消停,翻身的时候疼痛剧烈。实在熬不住了,她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做了腰椎核磁(MRI)检查。

检查结果让人捏把汗:腰1椎体发生了新鲜的压缩性骨折(T1W信号呈低信号、T2W信号呈高信号)。 这一节椎体压缩程度超过3/4! 几乎成了“薄片”。更危险的是,被压扁的椎体已经挤压到后方的脊髓!
万幸的是,张阿姨暂时还没有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感觉肌力明显减退,这些严重的神经损伤表现。但医生警告:如果继续这样走路、负重,压扁的椎体可能继续塌陷,后方的脊髓神经会被挤压得更厉害,随时有导致下肢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的危险!
为什么不能“硬扛”?
1. 骨头不稳: 压扁的椎体就像被压塌的“砖块”,本身就不稳。
2. 继续塌陷风险高: 只要站着、走路、甚至咳嗽,重力就会作用在这个受伤的“砖块”上,它很可能被压得更扁。
3. 神经损伤风险剧增: 椎体越塌,挤压后方脊髓就越重,瘫痪的风险就越大。
4. 长期卧床弊端多: 传统治疗需要严格卧床1-2个月,老人容易得肺炎、血栓、褥疮,肌肉也会萎缩,生活质量非常差。
微创手术来帮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为了防止可怕的瘫痪发生,医生建议张阿姨尽快做一个微创手术——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骨水泥”手术。
手术过程(快速、微创、局麻):

1. 姿势复位: 张阿姨趴在手术台上,医生在她胸部和臀部下面垫高,让受伤的腰部悬空过伸。 这样可以使得压扁的椎体向前方展开,帮助恢复椎体高度。
2.精准定位: 在X光机的透视引导下,医生精准地找到需要治疗的腰1椎体。

3.局部麻醉: 只在腰部穿刺点打点麻药,张阿姨全程是清醒的。
4.微创穿刺: 用一根比圆珠笔芯还细的特殊针管,小心翼翼地穿进被压扁的椎体里。

5.注入“骨水泥”: 通过针管,把一种像“水泥”一样的特殊生物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注入到压扁的椎体内部。 这种“水泥”几分钟就变硬了。

效果立现: 手术中透视就能看到,注入骨水泥后,被压扁的腰1椎体高度恢复到了原来的大约2/3!骨水泥填充的位置理想,把塌陷的椎体牢牢支撑固定住了。
术后效果:立竿见影!

手术刚结束, 张阿姨就能自己在床上翻身了!折磨她三周的腰痛,一下子减轻了一大半!

术后第二天, 医生给她戴上保护性的腰围,她就能下地慢慢走路了,疼痛感比术前轻了很多。
笑容终于回到了她的脸上。 更重要的是,压扁的椎体被加固了,后方脊髓不再因为椎体骨折的原因进一步压迫。
“骨水泥”技术的核心优势:
1. 专克骨质疏松骨折:特别适合像张阿姨这样,因为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柱椎体压缩骨折。
2. 微创快速:只需局麻,几个小针眼(通常3-5mm),手术时间短(一般30-60分钟)。
3. 止痛效果神奇: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刻或很快得到显著缓解。
4. 稳定椎体,预防塌陷:像“打桩”一样加固了被压扁的椎体,防止它继续塌陷压迫神经,有效预防瘫痪。
5. 恢复神速: 术后24小时就能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通常2-3天),大大避免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6. 安全性高:在影像设备严密监控下操作,安全性好。
术后小贴士
虽然恢复很快,但术后1-3个月内通常还需要佩戴腰围保护,避免剧烈活动和负重,让骨头和周围组织好好愈合。同时,治疗骨质疏松是根本!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补钙、维生素D、抗骨质疏松药物等),否则其他椎体还可能再骨折。
来源:骨科一病区 胡鹏程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