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天籁的沃土孕出新的希望——记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音乐治疗

发布时间:2017/7/19文字调整




2017年7月14日下午,伴着夕阳的霞光一段段歌声自康复大楼传开,歌声虽不及专业歌手那么婉转动听,但却显得格外认真。只因演唱者是一些特殊人群,他们多是因为一些由于脑血管意外后引起言语功能障碍的成年病友。今天他们聚集在康复科医学科PT室大厅里,与郭大中和巫珊两位专业的音乐康复医师和言语治疗师王芳一起,开启了一种新的小组言语康复课程——音乐治疗。



课程由“你好歌”开始,郭大中老师手持吉他,帮助十几位病友通过“你好歌”进行了自我介绍。



简单认识之后,巫珊老师将摇铃/鼓铃等乐器分发到每个人手中,而后所有人在音乐的伴随声中完成了带有专属动作的音乐接龙,气氛空前热烈。


趁大家情绪高涨,言语治疗师王芳老师伴着音乐节奏帮助病友们进行了口腔面部肌肉放松和发音训练,首先进行舌部运动,要求大家把舌头充分伸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各活动四个8拍,让患者尽量长时间地保持这些动作。然后尽可能把嘴巴张大发【a】音,逐渐把音延长,训练患者的口腔面部肌肉和气流控制能力,【i】、【u】发音活动了患者唇的前突、缩回,【la】音训练舌头的灵活性。腔颜面部肌肉和发音训练结束后,王老师又带领大家熟悉“茉莉花歌词”。



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郭老师吉他声响起,大家也随之一字一句的唱起歌来。尽管有些病友唱得并不十分流利,但是也都积极参与其中,努力发音跟上节奏。歌声悠长,时间也过得极快。



不知不觉中已然到了要结束的时候,郭老师又以“再见歌”结束了整个课程。当问到大家有多久没有如此愉快的唱歌时,有些人不禁热泪盈眶。这次活动圆满结束,不仅使大家在发音、气流控制等方面得到了学习,还调整了他们的情绪,每个人都很欢乐!



所谓音乐疗法是指通过本人唱歌、演奏乐器或选择欣赏音乐来达到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是医学心理学与音乐相互交叉渗透的产物。 音乐和歌声能提高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



音乐疗法作为失语症的康复手段之一,其治疗主要集中在发音呼吸的控制、说话频率的调节、促进发音力量的音调训练、旋律和节奏音调的协调,以及发音清晰度的提高。其作用效果是多方面的,如通过音乐训练可以促发患者的自发语言,通过歌唱可以提高患者语言的清晰度和嗓音音量,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患者保持长期训练的激情等。


本次音乐疗法体验课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鉴于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康复医学科决定继续开展一系列音乐治疗体验课的活动,希望患者及医护人员均能从中受益,将医院的音乐治疗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来源:康复医学科 王芳 徐灵玲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