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栓不住,动起来”----让我们共同迎接第四次“世界血栓日”

发布时间:2017/10/12文字调整

郑州大学五附院已在省内率先启动静脉血栓栓塞防治体系2年余,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在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公众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进一步认识,在“世界血栓日”(10月13日)当天上午9:00,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将在医院门诊一楼举办“栓不住,动起来—世界血栓日”宣传活动,重点就“静脉血栓栓塞症”进行义诊和宣教,欢迎广大患者及市民踊跃参加。

 

 

相关资料

为纪念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在“血栓形成”理论上的卓越贡献,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宣布将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World Thrombosis Day,WTD),期望通过WTD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并号召世界各地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这一沉默的杀手。

 

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深静脉中的血液凝结,主要见于下肢深静脉。肺动脉栓塞指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转移至肺动脉,严重影响氧气交换和心功能,可能迅速导致死亡。统计表明,目前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全球第三常见的心血管杀手,每年发生接近1000万例。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欧洲,每年有5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但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因此,2011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将DVT和PE两项指标纳入了七大类监控指标中的手术并发症类指标中,并明确指出院内VTE防治工作要纳人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要求三级医院应该有能力评估大型手术及高危手术VTE的发生风险,采取VTE预防常规措施,以降低PE、DVT的发生率与病死率,要将医院内VTE预防与管理,提高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安全管理的高度。

 

静脉血栓栓塞症虽然可拍,但却是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普通大众和临床医生认识的提高。60%的VTE发生在住院期间或者出院之后,在院内可防可控的致死病因中居于首位。VTE高风险因素包括: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髋部、膝部以及肿瘤相关手术;长期制动,包括卧床、长途旅行等。中度风险因素包括:超过60岁;有血栓家族史;肿瘤,接受化疗;雌激素药物: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HRT等。其它因素包括:肥胖;妊娠或分娩;吸烟;过量饮酒等。

 

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分三级。一级预防是指在普通人群中筛查高危因素、控制高危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在高危人群中运用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手段严防血栓的发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诊治,严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

 

 

 

 

 

 

来源:血管外科 安乾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