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迎接2019年4月11日(今天)——第23个世界帕金森病日,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心肺康复科专家与福华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了帕金森病科普宣教活动和心脑血管疾病康复义诊活动,吸引了70余名社区老人前来参加活动。

▲ 康复医学科彭豫忠讲解帕金森疾病的临床症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50-65岁开始发病,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步行困难等症状,疾病晚期患者僵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 帕金森疾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 康复医学科郭君护士长带领第一届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参加公益活动

▲ 康复医学科阚来弟宣传帕金森病的预防与家居康复训练方法

▲康复医学科董安琴主任为社区老人进行体检和问诊

▲ 带领老年人练习帕金森操
整个公益课过程非常通俗易通,让前来听课的社区老人对帕金森病有了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义诊活动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然而,单独一次的科普宣教是远远不够的,帕金森病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7%,我们需要对更多的老年人普及帕金森病的知识,并让他们了解如何进行预防和简单的康复治疗。

1.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首次发表文章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描述,为了纪念他,将此病命名为“帕金森”。该病起病隐匿,病程进展缓慢,症状逐渐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我国,帕金森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加,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

2. 谁是导致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呢?
遗传风险、经常接触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药是导致帕金森病的“罪魁祸首”。此外,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是否与帕金森病有关仍不明确,但适度的运动锻炼可能对预防帕金森病有益。

3. 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走起路来慌慌张张,手抖动地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越来越含糊,表情僵硬失去了笑容,日常生活动作变慢……”这是许多帕金森病患者的自述,由此可见此病的典型表现可总结为“抖、僵、慢”三种表现。
“抖”是指手、胳膊、小腿、下颌和面部不由自主地抖动;
“僵”是指肌肉变得紧绷,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
“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写字越写越小,走路时无法迈开脚步,而以小碎步前进。”

4. 如何早期发现帕金森病?
在典型症状出现之前,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症状,包括鼻子“不灵了”、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变得没兴趣、记性差、直立性低血压、睡眠质量差、活动少、后背疼痛不适、腰腿疼痛、便秘、小便困难等等表现,当然这些症状未必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几种,就应该引起注意。如果出现“抖、僵、慢”等典型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5.得了帕金森病怎么办?
迄今为止,帕金森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这并不代表帕金森病就是绝症,我们可以通过“三驾马车,并驾齐驱”逐步攻克它,这“三驾马车”分别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石,若无效时可考虑手术介入,但这两类疗法疗效有限,因此康复治疗的参与势在必行。康复治疗易被忽视,但却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最大获益,应当贯穿始终、伴随一生。
6.帕金森病的日常锻炼活动?

表情呆板患者可对着镜子,让面部做微笑、大笑、露齿而笑、撅嘴、吹口哨、鼓腮等动作。

太极拳、老年体操等也可有效的限制或改善帕金森病的症状。
来源:康复医学科 董安琴
宣传科编辑整理